倪文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名师,研究语文教育、20世纪中国文学,《新课标语文学本》主编。做学问20多年后,他忽然想到在互联网上“搞点新意思”,于是在B站发布“语文名篇重读——现代文学系列”,称“把论文写在B站上,700多万观众爱上他的课”。由光启书局最新出版的《倪文尖语文课》,就是倪文尖在B站开设视频课的结晶。昨天在上海书展场外接受记者专访时,这位互联网上最红的语文老师坦承“有遗憾”,自己当老师比当父亲称职多了,“我的孩子语文不好,我觉得是我错过了他的阅读兴趣点”。
在倪文尖眼中,语文的范畴是大于文学的,社会运用是和文化传承、精神修养、现代思维、语文才能同等重要的“语文素养五棵树”之一。语文应在“如何做一个中国人”和“如何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”相统合的高度上重新定义,重新出发,这正是他独特的语文观。
【资料图】
《背影》里“我”和父亲的关系究竟怎样?《祝福》中害死祥林嫂的“凶手”是谁?《围城》究竟是谁围住了谁?这是他上课的问题,也在书中呈现。
倪文尖喜欢上课,上课是他的职业,上课也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,但在镜头前上课和课堂面对众多学生不一样,面对学生更可能“讲疯”,近来,面对镜头时他自觉地增加了手部的肢体语言,“好朋友毛尖说我镜头感不错”。
“我也要特别感谢视频课的观众同学们,你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大,你们的弹幕和评论水准是如此之高,让我骄傲。我不媚俗,我觉得,自己关于语文课的见解、关于文学与现实与人生的理解,还是接地气、有人气的。”倪文尖说。
1985年,倪文尖被保送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,一路读到博士,师从文艺理论家钱谷融。“钱先生说,做学问,第一求真,真的是自己。你是有自己想法的,表达出了真,自然就能深,真的深了,就会新。”这些影响着倪文尖之后的路,他后来一直“求真”“立诚”,无论做学问,还是做人。
做语文研究,始自20世纪90年代,倪文尖在钱理群的带领下,与吴晓东、罗岗等一起编写了一套现代文学名作中学生点评本,之后,他又主编了《新课标语文学本》初、高中卷共17本。
有考试就必然有应试,有应试就有技巧,然后专家批评越来越多。但放眼全球,母语教育都是个难题。“首先要上好语文课,这是最公平的课堂,然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。语文没学好的人,不好玩。”倪文尖不赞成忽视语文知识,却也对以往机械的知识学习方式持反对态度。他呼吁语文知识重回语文教育界,同时他指出,回来的应该是一套新的语文知识架构。“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堆概念拿给学生,而要努力在呈现方式上下功夫。”(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)
关键词: